夏日炎炎,蜀地蒸腾。高温天气下,公司勘察分院的同志们,正以“党建红”引领“专业蓝”,在滚烫的岩石间、陡峭的悬崖上、轰鸣的钻机旁,用汗水诠释责任,以专业铸就担当,为川渝地区重大水利命脉工程夯实地基、精准护航。
银发丹心传薪火:老党员烈日下的“最后一班岗”
“多干一点,多教一点,我们的‘家底’才能更厚实!”临近退休的老党员钟永明、杨培忠嗓音沙哑却目光如炬。作为勘察分院的“技术脊梁”,他们顶着近40℃的高温,穿梭在工程一线。向家坝灌区施工现场,钟永明带着青年技术员曾威、陈万松头顶着烈日查看渡槽基础,为施工难题开出“地质良方”;引大济岷的密林深处,杨培忠手持地质锤拨开荆棘,手把手指导年轻人记录断层走向。“老党员就是‘活地图’,他们教会我们的不仅是技术,更是水利人的魂!”年轻队员感慨道。
与太阳赛跑的“地质猎人”:五支铁军鏖战川南旱区
向家坝灌区二期工程作为国家“两重”项目,承载着破解川南千年旱魃、润泽乡村振兴的使命。针对工程战线长、工期紧、地质条件复杂等特点,勘察分院5支党员突击队化身“地质猎人”,在宜宾、自贡、泸州、内江的崇山峻岭间展开“高温战术”:晨光未启即出征,赶在6点前抵达作业点;正午避暑不停工,蹲守户外树荫下整理数据;夜幕深垂仍鏖战,21点归营后继续挑灯整理当天的资料。“早出晚归‘蒸桑拿’,就为地质资料‘零误差’!”队员们的玩笑话里,藏着对工程质量的极致追求。
悬崖上的“新长征”:700公里渠线丈量初心
在长征渠一处陡峭的山坡,一支由陈玉龙、杨会杰等党员组成的“峭壁勘探队”正续写半个世纪的水利梦想。RTK定位仪的警报声与碎石滑落的簌簌声交织,他们如壁虎般紧贴岩壁,罗盘在烈日下泛着刺目的光。“当年红军长征走过这里,如今我们‘长征’是为了让老区人民喝上甘泉水!”党员张介山抹去眉梢的汗珠,地质锤正敲击出清脆的回响。
“晒蜕皮也要保精度”:亭子口的党员承诺
在川东北革命老区,亭子口灌区二期工程正如火如荼推进。营山片区的钻机旁,党员杨鹏和他的组员们的脸庞已晒得黝黑蜕皮,他单膝跪地捧着滚烫的岩芯,细致记录每一道裂隙:“这组数据差1厘米隧洞安全就可能差之千里!”身后,钻机的轰鸣仿佛为这支“高温铁军”奏响战歌。
都江堰灌区现代化改造、雅安大兴水电站大坝渗漏、土溪口水库、固军水库……大大小小60余个项目,在这个炎炎夏日,党旗猎猎,热浪滔滔,均有勘察人的身影。盐渍斑驳的工作服、结满老茧的双手、密密麻麻的野外记录本,勾勒出水利勘察人的“高温作战图”。他们以脚步为尺、以汗水为墨,在“烤”验中淬炼出的不仅是精准的地质蓝图,更是一颗颗“为党守水、为民勘源”的赤子之心。当未来清泉奔涌之时,这抹烈日下的“党建红”,必将永远流淌在巴蜀大地的血脉之中。